新闻中心 NEWS

>>

选择大连—选择宏都筑景


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连,就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宏都筑景。宏都筑景不但是对居住理想的精彩呈现,也是对大连城市的完整诠释。
1、历史:
就城市历史的而言,年轻的大连无法与中原古都相比。农业文明的滋生地在黄河长江之侧,大连因处于边缘和沿海,注定要成为后来者。确切地说,大连实际上是被近代史上那两场战争催生的城市。
       100多年前,这里还是一个宁静的小渔村,岸边晒着腥咸的网。近代史上的两场战争,把小渔村一夜之间催生为城市。先是俄国人在这里大兴土木,他们想把它建成一个具有怀乡色彩的黄俄罗斯。然后是日本人模仿着欧洲的样子,要在大陆上建起一座梦想的家园。正因为如此,这个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别样的气息。大海给了它天生丽质,历史又给了它深厚和悲壮。
2、地理:
就地理而言,大连坐落在渤海与黄海相拥的辽东半岛最南端。从海面上看过去,它被一片深蓝色的水托举着,像一只停泊在锚地里的船。从空中看下去,它像一只靴子,一只犁铧,它的靴尖,它的犁头,虽不顾一切地伸进了无垠的大海,却又那么坚定地站住,在左一个黄海右一个渤海之间,将自己变成陡峭而美丽的岸。
这就是大连。因为是半岛,是岸,它面向的是海洋,是世界;因为海上可以驾驶风帆和舰船,所以它成了殖民者和移民者争相登陆的码头。
3、文化:
地理铸就了历史,历史注定了文化。缘于历史和地理的背景,大连的文化构成来自三种元素。
一种是土著文化,它们是自古以来就在北方进行游牧或游猎活动的少数民族,比如分布在大连地区那些满族乡或满族镇。另一种是移民文化,移民者们大多由山东半岛渡海而来,大连最早的市民百分之八十以上籍属山东,在当年由外国人说了算的大连,他们统统被称为华工或苦力。再一种是外来文化(或称殖民地文化),俄国人曾在此盘踞了七年,日本人曾在此经营了四十年。西洋风,东洋雨,曾在这个城市浸淫了将近半个世纪。
直到今天,多元文化的遗存既沉积在城市的底部,也悬浮在城市的上空,让大连在外观上给人一种血统复杂的混合感。
4、建筑:
城市的记忆其实不只在文字里,文字不过是二手的记忆,建筑却是记忆本身。或者说,它是记忆最原初的载体。
大连作为近代城市,它的第一任市长不是中国人,而是俄国人。他的名字叫萨哈罗夫。萨氏的第一张城市规划图几乎照搬了路易十四时代巴黎的城市设计。路易十四号称“太阳王”,所以巴黎的形状是一颗匍匐在地的太阳似的圆。萨氏在大连如法炮制,圆心就是今天的中山广场。日本人后来曾对萨氏的设计作过四次修改,至三十年代,终将今天的人民广场(当年的长者广场)修改为方形设计。一圆一方两个广场,像城市的两只脚印,描述了城市的进程。
总之,在半个世纪的时光里,近代古典欧式,现代国际式,覆盖了整个大连。于是,大连的城市风貌与西安、南京、北京有明显的不同。它的建筑材料用的不是中式的青砖,而是欧式的大理石,建筑风格也不是中式的大屋檐,而是欧式的穹形门和帐蓬顶,街巷的走势不是棋盘状格局,而是放射状直线,公共空间不是小桥流水,而是广场和街心花园,个人私邸不是古典园林亭台水榭,而是度假式休闲别墅。
如今的大连,早已从历史的阴影和沉重里挣脱出来,完美地实现了向现代化国际性都市的超越,已成为东北亚区域性经济中心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,成为中国北方最具开放色彩的城市。
 
5、居住:
1999年10月,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大连举行了“世界人居日”全球庆典活动,时任大连市市长的薄熙来荣获1999年联合国人居奖。这是联合国第一次在中国城市举行此项活动。2000年7月,大连城市环境建设项目获“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”称号。2001年,大连又在意大利捧回“全球环境500佳”的大奖。
所以,大连人有理由说,大连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,大连属于所有喜欢大连的人。
所以,宏都筑景有理由说,如果你喜欢大连,你一定更喜欢宏都筑景。
 
美具有磁性。美更需要分享。
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连,就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宏都筑景。因为宏都筑景不但是对居住理想的精彩呈现,也是对大连城市的完整诠释。
选择大连,选择宏都筑景,其实就是选择未来。

快速服务 QUCICK

>>